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版权信息
书名:不属于我的城市
作者:寂地
出版社:新星出版社
出版时间:2023-03-24
ISBN:9787513351447
品牌方:北京智道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渺小的我们
那时候,我们很渺小。
却感觉自己是快乐的巨人,
住在太小的世界里,
一笑,就能掀起它的屋顶。
躺在你身旁
再也没有更多的奢望,
一张柔软的床,
两个人彼此相依,沉沉睡去。
摄影棚内灯火通明,这里的长夜永不落幕,空气中充满了焦虑。
他站在暗处扮演太阳,精准地洒落灯光。用微妙的光影改变,赋予舞台中心的人不同的美,不同的气场。没有聚光灯,明星看上去同凡人相像。
他在这里很重要,三五天不睡是常事,一个棚到另一个棚,一场戏拍完了接下一场。他在这里很不重要,在他倒下、死去时,没有人记得起他的名字,人们叫他“灯光师五号”。
八卦新闻每天都巨细无遗地报道一切,一句断章取义的话,一根汗毛一缕头发。一个灯光师猝死,一个生命消失,却太无聊了,不值得报道。
物伤其类的只有和他一样站在暗处的同行,他们也担心自己会这样死去,却也只能一天天地熬下去,把恐惧埋在心底,像玩俄罗斯轮盘的人,相信子弹不会打中自己。
无依无靠的城市里,只有她为他办理后事。
年少时,他用粉笔把自己的名字和她的名字写在一起,雪铺天盖地落下,把一切淹没在白茫茫里。
他们追追跑跑,又叫又笑,她的红大衣,是一片洁白里永远的焦点,她跑累了,扑倒在雪地中,像一滴红墨水落在白纸上。他也跑到她身旁躺下,隔着厚厚的手套用力紧握她的手。
世界好大,好空旷,他们是这片白茫茫中两个孤独的彩色小点儿,似乎下一秒就要融化。
别的女孩都梦想成为聚光灯中的主角,她却梦想为她们化妆。
童年时她的妈妈意外烫伤,脸上留下一大片伤疤,她为妈妈编头发,涂口红,为她戴上花。妈妈是她心里最美的女主角,她笑的时候,没有人会在意她的伤疤。
他们买了站票一起出发,在车厢过道头靠头睡睡醒醒,这座城市好大,好挤,物价好高。他们住一间地下室,分一份盒饭吃。
他不曾说过爱她,他拼命努力多接活儿,钱都尽量存起来,给她一个不用那么辛苦的未来。
他们永远都很困,很累。住在一起也很少碰面,一个人回来,另一个已熟睡,一个人醒来,另一个已离去。
他们在一个棚里工作,目光对上也只抬一抬眼睛。大部分的时候她都看不见他,他隐在一片灯光里。
他却总在看着她。她像一只暗处的梅花鹿,动作灵巧又轻盈,摄影机一停,她就越过盘根错节的电线,张牙舞爪的道具。演员还来不及注意到她,她就已经将他们修饰一新。
他喜欢她专注的样子,不卑不亢的神情。再大腕儿的明星,在她眼里也只是一件需要被修饰的艺术品。她静静听他们古古怪怪的要求,接受工作人员的刁难和质疑,然后屏气凝神完成工作,完美而出色。
“你为什么不生气呢?”他这样问过她。
“生气没有用啊,我们还要交房租呢。”她开朗地笑。她很爱笑,她相信笑的时候,所有痛苦都可以消失,像妈妈脸上的疤痕,她笑的时候,就没人会注意到。
“我以前希望能赚很多钱,好买一套大房子。”他说。
“现在呢?”她问。
“现在只希望每天都睡饱,睡够。”
就是这样而已,只是这样而已。再也没有更多的奢望,一张柔软的床,两个人彼此相依,沉沉睡去,像小时候躺在一片纯白的雪地,融化在一起。
现在,他的一生都被放入一只骨灰盒里,与他离开后留下的空白相比,小得不可思议。她的生活还要继续。
摄影棚中的一切,依旧照常运行。没有人睡觉,没有人休息,等得百无聊赖的经纪人小声聊着治疗失眠的话题。
“这光怎么总不对啊。”导演暴躁地大喊,没有人吭声,她一个人在角落的阴影里红了眼睛。
他们卑微、渺小、没有声音,在一片光海的洪流中,是一只小小的工蚁。他们认真工作的时候,从来没有人注意到他们的存在,他们消失了,带来了不便,才终于被人发现。
她失神地朝闪耀一片的灯光望去,被晃花了眼睛。一片银白中,她看见了故乡的冬天,铺天盖地的大雪。
他站在荒凉的天地间,样子是初相识时那个邻家少年。她看见他笑着挥一挥手,然后越跑越远。
白茫茫的雪地,像一张柔软的床垫,他带着疲惫的笑意,缓缓地倒下,长久而安心地睡去。
“化妆!”有人喊。她擦一擦眼睛,挂上笑容,朝聚光灯中心走去。
失忆症
他一回头,就看见她在这里,
却不知道她一遍又一遍地,
走过了被他遗忘的距离。
查无此人
巨大的齿轮飞速转动,
年复一年,吞没着那些格格不入的生命。
“这个世界,我最喜欢你。”
分别前的那个黄昏,她和他手拉手爬上废弃的邮政局顶楼。
他们长大的小镇,在黄昏的雾霭中灰蒙蒙一片,稀稀疏疏亮着几扇窗。这里的生活就像这座废弃的楼,长满青苔落满灰尘,陈旧破败无人修理,在这里的所有的人,似乎都在等着离开,太老的那些等着去另一个世界,年轻一点的等着奔向更大的城市。
小镇的生活是那样沉闷无聊,他画啊画啊,将一片色彩涂满她灰暗的少年时期。飞鸟,走兽,自由的鱼,他们没完没了地画画,谈天,一起唱着喜欢的歌,在小镇里悠悠转转,把人民路、解放路之类的名字,改成“宇宙大道”“银河系北”之类的名字。
大人们看不惯他们一起浪费生命,一次次将他们分开,禁止他们在一起。
但谁也阻止不了他们,手上留着跳窗逃跑划的口子,脸上带着父亲赏的巴掌印,他们依然跑向彼此,跳着笑着,手牵在一起。
“这个世界,我最喜欢你。”
他寄给她的明信片发黄了,褪色了。他们长大了,失散了。
她寻着他的足迹来到这座迷宫一般的大城市,搬过好几次家,丢了许多重要的东西。那张明信片还一直夹在她的日记本里。她的日记里,还总是在写关于他的事情。
像那些曾与她挤在一间教室、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同学,毕业、离开家乡、游入更大的城市,就消失了踪迹。迷宫一般永远喧闹的大城市,吞没了一切微小的声音。
电话停机,消息没有回音,寄出去的信被退回,打上“查无此人”的印记。
她也想把他忘了,谈过几次恋爱,但总是无关痛痒地开始又结束。因为他们都是“正常人”。
年少时,他们会用“正常人”去形容周围的人,“正常人”在他们口中轻微带着贬义。像灰色的线条涂在白色的纸上,可以预料轨迹,令人安心却无聊透顶。
“你这人不太正常。”分手时,对方带着恶意这样评价她,她温柔地笑了。似乎看见他对她赞许地笑着。不正常,是他们一起对抗世
界的证据。他是一团彩色的颜料,有旺盛的生命力、难以预料的未来,在别人眼里却一团糟,或许迟早毁了他自己。
他已从她的生活里消失那么久了,她却依然还在心里同他对话。走过喧闹的街道,她依然在人群中寻找着他的身影。一天一天,不曾放弃。似乎这是她来到这座城市的意义,也似乎是生活的意义。
如今,她大概也是一个正常人了,在写字楼里做一份普通的工作,过普通的生活,关心普通的事情。一个早晨,她发现自己想不起他的样子了。她试着在心里跟他对话,却听不见他的声音。
她紧张地坐起身来,一阵巨烈的疼痛从心脏蔓延开来,她胡乱穿好衣服,跌跌撞撞地从破旧的电梯下到一楼,奔入汹涌的人群,发疯地追着一个个看起来与他有一点相似的背影。
不是他,不是他,不是他。
一个可怕的事实开始在她心里显现,让她不能呼吸:他大概已经死了。
她找不到他,是因为他死了。这城市是一个巨大的齿轮,它飞速转动,年复一年,吞没着那些与世界格格不入的生命。
像一团缤纷的色彩,在灰色的城市里飞啊飞啊,变得越来越轻薄、透明。
清醒过来时,她坐在医院白色的房间里,医生用温和的眼神望着她,指指她的手说:
“别害怕,不是很严重的病。”
她低头看着自己的手,它看起来苍白得不可思议,她把手举到眼前,透过手掌,还模模糊糊看得见医生微笑的脸。
“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病,这座城市的很多人都得过这种病,可能是因为空气质量的问题。”
她留意到医生的耳朵看起来也有点透明,突然想起她刚到这座城市的时候,总觉得人群看起来有点不一样,很多人看起来都有点模糊,她以为是空气质量的原因,没怎么在意。
“你的病是轻症,对工作和生活没有太大影响,我给你开点抗抑郁的药就好,如果情况变得严重,再来复查。”医生轻快地说。
“变严重是什么样?”她问。
“比如早上起来照镜子看不清自己了,你就该来医院了,不要再等,否则,你可能就会消失。”
“消失的人会怎么样?”她一阵心悸,急切地问。
“不知道……也许他们曾经向周围的人求救,但已经没有人看得见,听得到了。”医生说。
“谢谢你。”她重重地握了握医生的手,飞奔出了医院,跳上出租车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。
那张他来到这座城市后唯一写给她的明信片,上面的地址,她还记得。繁荣的城市边缘,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小区,几栋快要拆迁的破败楼房,只剩几户等着搬走的居民。
她气喘吁吁地爬上七楼,这几年她来过好些次,问过好多人,那些模糊不清的面孔摇摇头,说14号没住人。
今天,她又一次轻轻敲了敲门,然后固执地等在那里,不知道等了多久,天黑了,周围一片寂静。
她听见门把手轻轻地转动了一下。
她心怦怦跳着,站起来,推了推门。一道微弱的光线从室内流淌出来。
她走进去,未干的颜料,散发松节油的味道。飞鸟、走兽、自由的鱼、盛开的花。画布堆满了整个房间,在远处霓虹的暗淡光芒中,闪耀着缤纷的色彩。
这些年,他在被遗忘的角落,一个人,一直一直固执地画着,仿佛他把灰暗世界的一个角落涂成彩色的,生活就可以再一次变得缤纷了。
缺氧
他们不想让这个夜晚结束,
不想说晚安,不想说再见,
于是一直走啊,走啊。
走到喧闹渐渐安静,
世界只剩他们呼吸的声音。
装在玻璃缸里的海
你说,它们如果从来没有见过大海,会不会觉得这样就可以了,
世界就是这个狭小的缸子,
游着游着,就会撞上透明的墙壁。
海说,水族馆令她感到窒息。和大海相比,这儿就是一个玻璃缸,挤得要命。
我问她为什么还留在这里工作,她笑了笑,眼睛望着池子里那只孤零零的海豚,很久才说:“总要有人陪它难过。”
水族馆关门的时候,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。海常常不顾规定,不带氧气瓶跳入巨大的水池里,检查设备,清点鱼群。她以为我没看她时,会悄悄抚摸鲨鱼,它们温顺地从她身边游过去。
她在海边出生,听着潮汐长大,在浪里玩耍。很小就学会了屏住一口气,在水中久久游弋。
这座老旧的水族馆在慢慢没落。花哨的表演,买一送一的门票,丑陋的周边商品,都无法让它再恢复从前的辉煌。员工越来越少。最后只剩我和海还留在这里,两个人做着本该一群人做的事情。
深夜的水族馆里会呈现出一点点大海真实的样子。安静、幽蓝、万籁俱寂。
海换下潜水服,擦干头发,和我一起坐在长凳上,沐浴在玻璃投射下来的那片幽蓝光线里,看着鱼群,喝一杯热茶,吃一点东西。
“你呢,又为什么留在这里?”海问我。
“我忘记了。”我说。其实,我一刻也没忘记过。
我第一次来这里,是幼儿园的春游。
我沐浴在一片蓝色里,叫不出名字的大鱼游过我头顶,我以为它就是鲸鱼,我受到很大的冲击,久久站在那里,忘了周围的一切。那时,我就认定,这座水族馆就是世界上最美丽、最壮观的东西。
我的整个少年时期,都疯狂迷恋这里,一有时间就来这里,孤零零的生日,无人陪伴的假期,在这里与喜欢的人初吻,也在这里分手。
我读大学了,要离开这座城市,不得不与它告别。我寻找一切和海有关的东西,想找到儿时体验到的那种震撼。我坐船出海,去更大更著名的海洋馆,学潜水,却始终没找到任何比儿时的水族馆,更震撼我的东西。
但当我终于又回到故乡时,这座老旧的水族馆,在我眼里却再也不是从前的模样了。我突然看见了它真实的样子。
潮湿的墙壁发霉了,鲜艳的油漆褪色了,光洁的地砖上满是划痕。曾映在我眼里的清澈碧蓝变得浑浊,愉快的鱼群,看起来那么忧伤。
我长大了,突然发现自己曾深爱过的事物,也只不过是一副落魄,平凡的模样。
我在门口徘徊了很久,揭下那张已经发黄的临时工招聘启事,接受了很少的工资。现在,已经是第三年。
“你说,它们如果从来没见过大海,会不会觉得这样就可以了。世界就是这个狭小的缸子。游着游着,就会撞上透明的墙壁。”海说。
“我不知道。”我说,“但如果它们见过海洋却被迫生活在这里,那一定非常非常悲伤。就和那只海豚一样。”
“也有可能,一些鱼畏惧海洋的空旷,所以留在这里,反而比较安心。”海笑着说。然后收拾好东西站起来。
“明天见吧。”我说,跟海挥挥手。她点点头。那个夜晚结束得是那么稀松平常,我丝毫没觉得和平常有什么两样。
如果我知道那是我最后一次看见海,我一定会告诉她我留在这里的真相:当一个水族馆维护员,是我儿时的梦想。我们一起度过了那么长时光,我总以为,时间还很长。
那个深夜,她同那只海豚一起消失了。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,所有人都含糊其词,有人说海偷了一辆货车,载海豚回到大海里。还有人说海只是离职,和海豚的消失没关系。也有人说,那只海豚找到了水族馆下面的通道,游过肮脏黑暗的长长下水道,游到江河中,回到大海里。也有人说,那只海豚得忧郁症死了,水族馆的人悄悄埋葬了它。
大家都在讨论那只海豚,海却渐渐被人忘记。
意想不到的是,消失的海豚在这座城市里引起一阵骚动。很多人又一次来到这座被他们遗忘的水族馆。市长先生也来了,久久站在玻璃墙前,似乎想起了过去的很多回忆。
不久,一笔资金拨了下来,水族馆被重新整理,修缮。人们又重新喜欢上这座水族馆。它古老、安静,有着九十年代的怀旧气息,让
人感觉很亲切。很多人,又开始习惯周末来到这里。
我成为正式员工,涨了工资,有了五险一金。业余时间管理着水族馆的社交账号。
我在一个采访里说了真话。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水族馆维护员。记者说我真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。幸运不幸运,我不知道。我只是在做自己的工作。只是希望这个采访,海可以看到。
每天水族馆的营业结束后,我久久地留在这里,享受着属于我的寂静,做我该做的事情。
我带着氧气筒下潜到那个巨大的玻璃缸里。检查设备,清点鱼群,捡起人鱼表演的演员不小心掉落的东西。我很希望可以摸一摸鲨鱼,但我的氧气泡太吵,鲨鱼从来不愿意接近。
若在真正的大海里下潜过,就会知道,同那里的一望无际相比,这里有多么狭小,多么令人窒息,四处都是墙壁。
但我决定留在这里,守护这里。我也常常会感觉很悲伤,却很庆幸,好在,我曾见过真正的海洋。
影子的告白
那一天,
某部分的她死去了,
却也重生了。
左手的决定
我的脑子在思考着当天的工作,
它却在口袋里刷着手机,
我午睡的时候,它打开购物软件,
下单一些我从来不会买的东西。
我开始陆陆续续收到一些奇怪的包裹时,并没有太介意,以为是公司里的其他人用了我的地址,或者是寄错的包裹。我把它们堆在门口,等着人来认领。
直到我看见自己的账单时,才发现一切不太对劲。其中有一些包裹是用我账号买的东西。
一把儿童水枪,可以喷射三米远。一大堆科幻小说,我永远不会有时间看。一个尤克里里,我根本不会弹,还有二三十条不同的裙子,都是我不爱穿的花里胡哨的颜色,和过于暴露的大V领。
不对劲的事情还有很多,早晨醒来,桌子上会放着一些垃圾食品,电视机开着,正在放我最讨厌的泡沫连续剧。厨房里一片狼藉,有人在这里煮过泡面吃。我低头一看,自己正穿着一条可怕的大V领裙子,脸上画着浓浓的妆。
我惊呆了,用原本用来晨跑的时间卸妆,收拾好家里。把自己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,确定西装上没有褶皱,公文包里的文件袋分类明确整整齐齐。想了一会儿,又下单了两个监控器,照旧挤地铁去上班。
踏入地铁,所有的困惑都被抛在了脑后。这些年我为自己养成的良好习惯,开始运转。
我的脑子回到了工作上。有三个客户要见,两个项目需要确认,今天又是异常忙碌的一天。回过神来,我已经下班,回到了自己的公
寓。门口放着一个包裹,是我订的监控器。一个放在卧室,一个放在客厅。
虽然我大概清楚结果,但自己亲眼看完录像后,还是大为震惊。
七点半,我为自己做了减脂晚餐。我总是吃得非常节制,边吃边看了些行业报道。九点半就洗漱上床,认真读了一会儿工作相关的专业书籍。到这里为止,我都对自己颇为满意——一个十分自律、体态均匀、吃饭时都坐得很端正,看起来未来会很成功的女子。
十点半我给自己戴上耳塞、眼罩,熄灯躺下。很快就进入睡眠。我十分在意自己的睡眠环境,公寓外面总是有些车水马龙的声音,左邻右舍也会发出声音,我习惯了戴上耳塞睡觉。我似乎睡得很安稳,对此我也很满意。
凌晨三点以后的录像,我就不太满意了。
我像是一个现代舞演员,身姿奇怪地舞蹈着,掀开被子站了起来。
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抓着我的左手,把我从卧室拖到客厅,我拿起儿童水枪,朝着窗外喷水。表情非常认真,似乎在经历一场殊死搏斗。像个小孩般嘴里发出“biu~biu~biu~”的声音。
玩了一会儿后,我不停地开灯关灯,灯光在发出SOS的暗号。
然后,我又翻出一条鲜艳的大V领裙子穿上,为自己画上大浓妆,一个人在客厅里旋转、跳舞。左手举得高高的,脸上的表情非常开心。
最后我去厨房煮了一碗泡面吃,五点回到床上躺下,六点半闹钟响起。
我决定不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。经过几天的观察,渐渐搞明白了真相:我的左手最近开始具有了独立意识。
而且它开始变得越来越有力气,越来越难搞,一心一意要破坏我的生活。
一开始的时候,它只是常常在我专心工作的时候,自己去做其他的事,赶地铁的时候,我的脑子在思考当天的工作,它却在口袋里刷
着手机,浏览一些浪费时间的八卦新闻。我午睡的时候,它会打开购物软件,下单一些我从来不会买的东西。
不知什么时候开始,它变得越来越强大。足够在我睡着的时候,控制我的身体去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。
它甚至带着我去参加过好几个陌生人的聚会——左手自己用微信认识了很多朋友。一直忙于工作的我,根本没有时间谈恋爱。但左手为我交了几个网恋的男友。
它常常半夜控制我的身体,拍下一些奇怪的照片发给他们,为此我常常做噩梦,梦见那些暴露的照片出现在大街小巷。
我试过很多方法控制我的左手。睡觉时给自己戴上手铐,把自己捆在床上,把卧室门锁起来,不使用任何左手的指纹来做支付密码。
但一点用也没有。左手灵活聪明得超出了我预料。它总是能轻易越过我设置的一切障碍。而且,它还会报复。如果我控制了它,它就刻意让我尴尬。
老板经过的时候,左手拍了拍他的屁股。老板大为不解地看着我,似乎又有点高兴。过了几天暗示我要不要单独吃饭。然后我和老板有一腿的消息就开始流传。我非常屈辱,自己兢兢业业地工作,用了所有休息时间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,左手却侮辱了这一切。
它在超市里偷东西,还故意放在容易被发现的地方。好在我是店里的常客,保安说一定是捣蛋的小孩把几支口红塞到我衣服里,他相信我绝不会做这种自取其辱的事。
它在我见重要客户的时候打翻杯子,弄乱文件,甚至企图偷走客户手机。我不得不将左手压在屁股下面,保持了三小时的奇怪坐姿……
我渐渐变得精神衰弱,不敢睡觉甚至不敢放松片刻,随时都用右手紧紧掐着左手,以防它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。我精神恍惚,不断出错,左手上逐渐增加的瘀青渐渐引起了同事们的注意,他们议论纷纷。终于,老板提出建议,要我回家休息一段时间。
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公司里,休息,就意味着失去工作。
我握紧拳头正准备做一番讲演,让老板意识到我可以为公司做出更大贡献的时候,我的左手高高地抬起来,响亮地给了老板一记耳光,又失去控制地拿起他桌子上的杯子,狠狠地摔在地上。
什么也不用说了,我失去了工作,也失去了所有的体面。狼狈不堪地,像个疯婆子般收拾起东西,离开了自己待了五年的公司。
我努力学习了很多年,保持优异的成绩,在实习中加倍努力,打败了很多竞争对手才留在这里,我放弃了所有个人的乐趣和生活,用全部精力投入工作,才换来的尊重、地位,一夜之间都烟消云散了。
我不知道自己睡了几天,也不知道左手这时候在做什么。恍恍惚惚醒来几次,猛然感觉到房间里有其他人的气息。
在我被失业打击得恍恍惚惚的时候,左手依然进行着它的狂欢,叫外卖、吃垃圾食品、通宵通宵看剧、约来我不认识的网恋对象——我早就拔掉了监控,绝望得根本不想知道左手在做什么。
一个半夜,我终于清醒过来。将身体的控制权从左手那里夺回,将房间里的陌生男人赶了出去,清理掉堆积如山的垃圾,也将自己清洗干净。
找出厨房里最锋利的刀,用酒精消好毒。吞下一些止痛药片和烈酒,我下定了决心。
只有一个办法了,砍掉左手,我才能重新控制我的生活。当然,我并不想死,挥刀下去前,我拨了急救电话。
左手做出了最后的挣扎,用铁锅狠狠敲在我脑袋上,右手依然毫不留情地下刀,血涌了出来。
我想,我和我左手的故事到这里就完结了。
医生抵达现场的时候,并未对一切过于惊讶。
情况很常见:一个精神压力过大的女子,割腕自杀,割腕时不小心跌倒,把自己撞得头破血流,没有致命伤,只是一直在大喊大叫着:“砍掉我的左手!”“它要杀了我!”医生不得不为她注射镇定剂,包扎伤口后,将她送到了精神科住院。
她很认真地叫来医生,跟他们讲了自己左手的事,要求做截肢手术。医生充满同情地点头,给她一些药片让她好好休息。她独自留在病房里,绝望地哭了出来。她觉得自己永远也无法摆脱自己的左手了,除非去死。而她现在真的有点希望自己已经死了。
她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。恍惚间觉得有人温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发,为她整理好被子,替她回复了亲戚朋友关心的问候。她不知道这个人是谁,却并不觉得很陌生。
她回忆起很多自己已经忘记的事情。她从小就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,父母总是认为她大有前途,对她寄予厚望。她总是有做不完的作业,参加不完的补习班。她常常写作业写到很晚很晚,累得睡着了。但早晨醒来,作业都已经完成了。考试时她遇到自己不会的题目,会焦虑得闭上眼睛,睁开眼睛时,答案就清楚明晰地写在那里。
每次需要做重大决定的时候,比如填写志愿、选择专业,她惶恐不安地捂住了脸。过一会儿就会发现,一切都已经做好了选择。
是左手。它不是最近才具有独立意志的,它一直都拥有独立意志,帮她渡过一个个难关,替她做一个个决定。
她沮丧地明白,她的左手,远远比她本人聪明。
她又想起一些温柔的小事情,工作到很累的时候,左手总是轻轻地按摩着她的脖子。
读书时,她因为某个重要的考试失败,一个人哭了很久很久。第二天,落满眼泪的日记本上,用穿透纸张的力量重重地写着一句话:
“我希望你拥有一些你真正喜欢的东西,我希望你能过得开心。”
更小一点的时候,夏天她总是看见其他孩子在外面玩水枪,笑着跳着,那么开心。她好羡慕啊。但爸爸说那是普通孩子玩的,数学题里有更多的乐趣。于是她低下头继续做题。
高中里一段时间她迷上了科幻小说,把零花钱存下来,悄悄地买回来看。妈妈发现了,也没有骂她,只是用她最害怕的失望语气说,你怎么可以让没用的东西侵占自己宝贵的时间……她羞愧地低下了头,再也没读那些书。
她或许也有过青春叛逆期,但父母对她的期望如高墙一般坚定,每一次反抗,都像撞在巨大的冰块上,她永远抗争不赢,而她是那么害怕失去他们的爱,害怕他们对自己失望。所以渐渐放弃了抗争,把自己变成一个实用主义的人。
她只读对自己未来有帮助的书,只穿符合父母喜好的衣服,只做他们会面露微笑的决定。渐渐地她以为这也是她自己的期望。当一个自律、克制、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人。渐渐地她也忘了自己真心喜欢什么。在获得成功之前,她总觉得自己没有资格享受生活。
她用右手温柔地握住了自己的左手,与它和解了。它只不过希望自己过得快乐一点。
五年后。她左手上还留着一条深深的伤口,很明显的,是割腕自杀的伤疤。
但人们很少注意到它,也不会相信她曾经想要割腕自杀,她拥有明亮灿烂的笑容,自信的身姿,浑身上下都透露着活力。她不再画精致的妆容,只淡淡涂一点口红,眼角的鱼尾纹更让人感觉到她作为一个成熟女人的魅力。
她从不忌讳跟人说起,自己曾有过压力太大精神失常的经历。但她称那是一次美好的精神失常,让她看清了很多问题。她卖掉自己的公寓重新创业,却刚好抓住时代机遇,研究大数据时代人的无意识行为,一个三十人的小公司,市值过亿。
她读书时的优异成绩,父母的教导,甚至是曾经的精神失常都被人津津乐道。很多人说她得到今天的成功,是因为她的自律、她的努力。
她倒也不否认这些,大家都爱听这一套,但如果你能成为她的朋友,和她喝上几杯,再问她如何成功,她会狂笑一通,然后告诉你真话:
“一切都是左手的决定。”
影子的告白·续
人们说我变了许多,
我知道并不是剪短了头发。
后记
我在最敏感简单的年纪,
只身来到这里。
2006年到2011年,我住在北京大望路,一片繁华的商业城中,一个被遗忘的、老旧衰败的小区里,我租了一间九十年代修建的老式公寓。
窗外巨大的烟囱昼夜不停地冒烟,油腻腻的楼道落满灰尘。电梯十二点就会停,因为管电梯的阿姨下班了。
躺在床上可以听见管道里传来邻居争吵的声音,闻到别人家的饭菜。我在三十几平方米的小空间里堆满上千本书、世界各地收集来的小东西、衣服、画具……各式各样的杂物生长如霉菌,越来越拥挤。
大部分的时间我很孤独,通宵画画,半夜走下漆黑的九层楼梯,到二十四小时超市买一点东西吃。雾霾笼罩着北京,晕染着立交桥上灯火零星,天如果不那么冷,截稿日不那么近,我会沿着大望路朝长安街的方向走,走很久很久。
有时,公寓很热闹,挤满了画画的朋友,聊了太久错过了最后一班车,就在公寓打地铺,睡沙发。那时我们都很穷、很年轻、很自由,在地图上飘来荡去。我睡过许多人的沙发,许多人睡过我的沙发。我们总是说:“睡吧。”然后就聊到了天亮,理想、未来、漫画。
2011年,我打包好所有东西,从那间小小的公寓离开。最后一次与管电梯的阿姨告别。这栋公寓我一个人也不认识,除了这位阿姨,她见过我所有的朋友,当我和某人有暧昧时,她看我的眼神里总有一丝温柔的调侃。
那段生活,很多年后,成了这本书的背景。是《渺小的我们》里巨大又新奇的一切,是《失忆症》里漂浮的城市,我在那里和许多人相遇又彼此遗忘,是《缺氧》中的女孩,渴望与人靠近,却又感觉窒息。是《影子的告白》中,被遗忘的真心。倒下的灯光师,消失的海,查无此人,不受控制的左手……
这些故事的种子,都在那段时光被埋下,在我心里生长。
现在,我有时还因为工作回到北京,每次一靠近它,我总能想起自己爱它的原因。
我在最敏感简单的年纪,只身来到这里。像个置身事外的过客,只想要一段在这里生活过的回忆,并不想要占有一席之地,所以可以毫无保留地热爱。
如今,十年过去,在那里生活的所有不愉快、痛苦,都早已抹去。唯有发光的片段,在记忆里显得越来越珍贵。
冬夜的长安街,金色雪花落在路灯下,什刹海的巷子尽头传来吉他的声音,越来越密集的楼房里,一座小公寓亮起灯,二十几岁的我,影子还在大望路上徘徊,像个寻找记忆的幽灵。
不属于我的城市,我深爱过你。
寂地 二〇二二年于大理
- 作者:nanmu
- 链接:https://7miu.top//article/photo-jidi-bushuwudechengshu
- 声明:本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